新闻与资讯
TMMi系列知识大讲堂(二)
发表日期:2018-07-24被浏览: 2400次返回
问题5:测试策略需要放在测试计划中吗?
测试策略涵盖了组织或项目群(一个或多个项目)的通用测试需求。定义了通用的产品风险,整体测试模型,测试级别,每个测试级别需要用到的测试技术,每个级别的入口和出口准则等。在项目中,测试策略作为要执行的测试的出发点。可以包含在测试计划中,也可以是一份单独的文档。
问题6:你如何理解“同行评审”和“高级评审”的区别?
测试包括了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,而“同行评审”是静态测试的一种,这就是在第3级中说的内容。到了第4级,这个内容得到了扩展,“同行评审”需要与动态测试相协调,这就形成了所谓的“高级评审”。在第3级中“同行评审”主要是用来发现缺陷,在第4级中的“高级评审”主要是使用来测量产品(文档)质量。
问题7:你认为TMMi是否需要包含自动化测试框架?为什么?
TMMi里并不包括具体的实现方法或工具的指定。自动化测试可以被包括在测试策略里,具体选择哪种自动化测试框架可以写在测试途径里。这可以根据具体的测试策略来定义。
问题8: 如何理解测试方针,测试方针是否放在TMMi 3级更合适?
测试方针是描述有关组织测试的原则,方法和主要目标的高级文档。即使没有独立的测试组织,测试项目应该有项目级的测试目标,测试原则和方法。测试方针定义了整体的测试目的和目标,测试策略的制定及测试性能指标也是基于测试方针而来。在二级,需要在多个项目中得到贯彻。在三级中,则是需要在组织层面上进行统一。没有测试组织的IT团队同样也需要测试方针。
问题9:你如何理解“非功能测试”在TMMi 3级?
TMMi2级是完成最为基本的测试必要活动(过程),而在3级中对于评审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强制要求。在2级只要求功能性测试,在3级中扩大到非功能性测试。这样的描述也是基于很多测试组织的现状进行分级的。
问题10:“缺陷预防”放在5级你觉得合适吗?
在TMMi中,“缺陷预防”放在5级是有前置条件的,即TMMi 4级和2、3级是5级缺陷预防的基础。
“TMMi5级中所指的缺陷预防,是为了识别和分析在开发生命周期中存在的共性原因,并制定措施,以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缺陷。测试过程性能的异常值是过程质量控制的一部分,要对它们进行分析,查明它们出现的原因,以作为缺陷预防的一部分。”放在5级是因为,这项活动要建立在测试资产(测试过程数据和测试本身的数据)统计分析基础上(4级,3级,2级),没有前面的数据积累和分析,缺陷预防不够全面且很难挖掘到通用共性问题的根源。当然,在TMMi 5级以前也可以做缺陷预防工作,只是不做强制要求。